2021年林待秋梧桐湖学校学院徽章创意设计赛参赛作品
学院徽章设计大赛
为发挥学生每个学生的潜力、尊重家庭的教育诉求,并且有利于高标准培养学生学术素养和综合素质,林待秋梧桐湖学校实行学院制培养,共设有“人文”、“数学”、“科学”、“外文”、“教育”五个学院,分别命名为“仲尼学院”、“陈省身学院”、“钱学森学院”、“苏格拉底学院”、“张伯苓学院”。学院为每一名同学配置了导师和导学团队,精心培养学生。
学院为每个学生实施完整的人文教育,提供个性化导学,采用学科的深度学习方法,按程序落实学生的差异化学习,追求人人“安学”。
我们通过学院制帮助孩子们找到最初的集体,建立他们强烈的归属感和集体荣誉感,并充分给予学生在集体中体现自我价值的机会,让每一位学生在各自的集体中散发光芒。而学员徽章设计,则是学生们成人达己,展示文化思想状态,共同打造“院生一体”的学院文化而迈出的宝贵一步。



我非常喜爱绘画,出于个人爱好的考虑,我参加了这个比赛。比起其他的同学是小组合作的模式,单人参赛的我需要克服很多的困难。首先就是时间,完成这幅作品我大概花了3个多小时,在提高学习效率的前提下,我需要把握每分每秒,把作品做到尽善尽美。在绘制的时候,我也查阅大量的资料,无形中也增加了我的知识储备。希望大家能喜欢我的作品。
——七年级 谷梓旭
这个比赛最终决选出的作品会作为我院院徽的参考,我身为学院的一份子,希望能为自己的学院生活谱写富有意义的诗篇。我在设计中使用了龙、枫叶,常青藤等元素,表达了“立足中国,走向世界”的理念。在完成作品的那一瞬间,我觉得,结果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在过程中体会到的克服困难的快乐和成就感。
——八年级 童朗熠
入围设计作品
仲尼学院

1号作品 设计者:
高一2101班 黄家悦
设计理念:
主色调用蓝色,展示理性的思考。画面上是精卫不屈向上,向死而生,焚成灰烬中涅槃的场景,如我们在学习应该锲而不舍的品格。蓝色的海浪则是意指学习中应该严格保持紧张状态。

2号作品 设计者:
高一2101班 曹艺童
设计理念:
主要元素为鹤,古人多用翩翩然有君子之风的白鹤以比喻具有高尚品德的贤能之士。愿仲尼学院各学子皆能成为”鹤鸣之士”。
边框用水波纹并使用篆体“仲尼”二字。水波纹有着厚德载物,海纳百川的寓意,也象征着仲尼学子能在知识海洋里遨游。图框未做封闭,而鹤翔于“仲尼”二字之上,象征着如今的我们能站在前人的肩臂上探索更深更远的未知世界。

3号作品 设计者:
高一2101班 吴桐
设计理念:
“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
天地本为混沌一片,黑夜慢慢,忽生一日,此日名“仲尼”至此万物豁然开朗,仲尼是我们前进的方向。
主色调为暗蓝色,象征着漫漫长夜,有云纹作为装饰图案,中间红圆是太阳(太阳中间有三足金乌)象征着仲尼学院,周围是祥云,说明仲尼是我们的引路人,是我们前进的方向,是像太阳一样的存在,它会为我们破除黑暗,带来光明和希望。

4号作品 设计者:
七年级 艾熙杰、韩业瑞
设计理念:
一支笔:笔代表勤奋好学。塞万提斯说过:“笔是思想的舌头”

5号作品 设计者:
七年级 谷梓旭
设计理念:
中间的“仲尼”二字采用的是大篆;以灰色和淡褐色为主色;红莲意味着我们就像那花儿一样成长;飞鸟意味着我们越飞越高;而最下面的一排字是“林待秋梧桐湖学校”,“仲尼”和“林待秋梧桐湖学校”采用大篆是意味中国文化,祥云也是此意。

6号作品 设计者:
七年级 梁行知、安芷汀兰
设计理念:
八边形的徽章形状设计代表了仲尼的一种古典之美。底托的设计代表了仲尼的主题思想的一部分。火花的配色代表仲尼对事物的热情;羽毛的修饰则象征仲尼的思想自由不被拘束。
祥云的装饰为百家争鸣时的思想:缥缈又真实,也寓意着未来不可限量。
“仁爱、卓越”为学校的主题思想,恰好与仲尼思想契合。

7号作品 设计者:
七年级 杨景添
设计理念:
主体是中间的孔子和“中”,它们一起合成了一个“仲”字,后面一个镰刀和一串钱体现了孔子“有教无类”的思想,背景的果仁则体现了孔子最主要的核心思想—“仁”。
钱学森学院


1号作品 设计者:
高一2104班 夏雪菲
设计理念:
(上图)量子环代表量子学领域;药瓶代表化学领域;苹果代表牛顿的力的定论”万有引力“;燕子是林待秋梧桐湖学校校燕;周围环绕着钱学森学院 ·林待秋梧桐湖的英文。
(下图)苹果代表牛顿的力的定律;翅膀代表在知识的海洋上飞翔;盾牌两边的两层突出的部分表示书页,即知识,书籍;红色的巾丝代表胜利和荣誉,上面的文字为“钱学森”。量子环代表量子领域,也意为未来;两个化学瓶代表化学领域。文字 “仁爱”、“卓越”为林校长对我们的期望与目标,同时也是本校的校训。

2号作品 设计者:
高一2104班 杨博涯、柯逸臣
设计理念:
火箭代表一飞冲天,奋勇向上,原子团代表钱学森学院特色学科——物理。

3号作品 设计者:
高一2104班 熊萍、胡语希、邵珂、柯仕杰
设计理念:
点燃的酒精灯象征着熊熊燃烧的希望。酒精灯中的酒精象征着知识的源泉,引线代表着给我们传授知识的老师、父母,他们将知识传授给我们,我们也将知识储存起来,等待着闪闪发光的一刻。
土星的圆环用两朵祥云来代替,代表着神秘。土星代表着浩瀚无边的知识等待着我们去探索、去挖掘,物理是航天的基础,它可以带领我们去探索未知的领域,

4号作品 设计者:
高一2103班 余伊湄、杨舒涵、钱泳迪
设计理念:
整体采用偏暗淡中国风色彩,故钱学森学院”学”字使用繁体。下面是一组算盘,撑着“学”字,最下面的一九一九是科学家钱学森先生的生辰年。

5号作品 设计者:
高一2103班 王仕宜 、黄子姗、周纤纤
设计理念:
主图以火箭、地球与圆环组成。火箭代表着向上,探索的科学精神,背景是蓝色的地球,下面蒸腾的大气是表示着火箭正在发射,有希望之喻。 圆圈之内的英文和中文都是“钱学森”。火箭也是一支插了翅膀的铅笔,象征着钱学森学院的学生将会用笔去创造自己的未来,火箭图形之所以超出圆圈范围,象征着摆脱束缚,勇于开拓的精神。
地球与火箭相结合,期盼着未来的我们能将为国家和国家与人类做出贡献,拥有造福人类的济世情怀。

6号作品 设计者:
高一2101班 王仕有
设计理念:
黄色代表睿智,又不失活泼积极乐观的态度,画中间是”中国航天“的标志,因为学院特点以航天工程为主,中间有一个放大镜,代表探索,也是”Q”的变形,钱学森的名字的首字母,代表探索新智,保持好奇心,积极进取,图案上面有“GLOBE”的标志。图案下方有一颗红星,代替我们中国人的赤子之心,愿为国家奉献,为世界、全人类奉献。旁边有两枝橄榄枝,中间有一个横幅,上写”钱学森学院“几个字。

7号作品 设计者:
高一2103班 刘彦可、陈梓睿、范佳骐
设计理念:
主图形为一个行星,中间有一层茂密的森林,行星环绕一个小行星带,小行星下端有一个单词“GlOBE”,行星寓意探索宇宙,森林茂密层叠,寓意知识渊博无尽,也比喻钱学森莘莘学子。整个院徽的设计意在体现学子求知向学的精神。
陈省身学院

1号作品 设计者:
高一2102班 邱若馨、余姝婉
设计理念:
图中放大镜与问号表达一个共同寓意,即探索未知;图中校燕意为放飞梦想,在各自的领域中自由徜徉。以“陈省身”和“格鲁伯”的英文元素作为点缀环绕在徽章周围。

2号作品 设计者:
高一2102班 纪欣晨、汪子瑞、王磊、田诗瑶
设计理念:
数字“8”即立起来的“∞”,象征着永恒以及坚持不懈的精神。 篆体的历史源远流长,其有图形美、历史感,象征数学的文化之长。盾牌象征了坚韧不拔、无坚不摧的精神。 桥架不仅形如抛物线,也象征友谊的桥梁。蛇象征着神秘与变幻莫测,代表数学的灵活多变。十字结构象征着数学中的坐标系,其中英文“CXS”表示陈省身,“SX”表示数学。
主色调采用蓝色表示宽容万物,因数学是其他学科的基础,包容着其他学科。

3号作品 设计者:
高一2101班 吴桐、黄家悦
设计理念:
主体:猫头鹰。
猫头鹰象征着智慧和思考,正如数学所需要的精神,不断探索,勤于思考。
望远镜:对未来的展望和对新事物的渴望。
主色调:棕、紫。
棕:炽热之心,对数学极高追求,不怕困难,勇于向前。
紫:沉稳的态度,不骄不躁,善于思考、分析。
陈省身:用哥特体,反映了数学的悠久历史和数学的独特魅力。

4号作品 设计者:
八年级 王之洲
设计理念:
设计元素:博士帽、钥匙、放大镜。
设计理念:博士帽代表学识与地位,钥匙是理工大校徽的钥匙,代表真理。放大镜表示实践和探索。
设计细节:图中有三个”X”,第一个是由钥匙和放大镜组成,表示真理与探索的媒介;第二个是放大镜中的”X”,其表示未知的事物;第三个是文字中的”X”,其表示探索未知所遇到的困难。第一个”X”中,放大镜在钥匙之上,其表示真理是由探索才有的,探索在真理之上。

5号作品 设计者:
八年级 江宜桓
设计理念:
以正十七边形为底,附莫比乌斯环于其上,象征着数学的永无止境。以钥匙为主图案,象征对数学之门的探索。期间的黑色代表永无止境的数学“深渊”。钥匙与环本体交叉形成的“f”形,指代表着数形结合的最高境界——函数。
整体形似一圈金中镶嵌着一块封着钥匙的黑钻,象征着高贵与坚强。

6号作品 设计者:
八年级 阮宇轩
设计理念:
徽章元素释意:
林待秋:学校的校长;GLOBE:学校的英文缩写;陈省身:院徽的学院;数学:院徽的主题;卓越、仁爱:学校的校训;Shern Shiing-Shen Acadenmy :学院英文;Mathematics:数学的英文;100%:凡事都要尽全力;圆形:表现数学学科的包容;三角形:三角形有稳定性,体现数学的严谨;用数学工具做图,体现数学的深奥;灰色代表数学的严肃。橙色:“以林待秋,以秋待林”,呼应秋天的颜色,也代表我们跟随校长的步伐,走向卓越。

7号作品 设计者:
八年级 高尚文、程世坤
设计理念:
主图形以几何图形为主,注重理科突显理科精神的复杂性,也表现了陈省身学院学生善于思考,善于探索的精神和品质,也体现了数学的严谨性。颜色单调突显作品的简洁,外部图形采用圆心圆结构,格鲁伯的英文采用艺术字体使整个结构看起来更加美观。

8号作品 设计者:
八年级 高睿轩、阮宇轩、王傲博、侯麦
设计理念:
主要图形:翅膀、盾形
思路来源:两只翅膀和环形代表思想的自由,右上角橡皮、尺子等工具来源于陈省身的数学成就,所以大部分为数学常用工具;右下钟表取时间流逝的意思;右半部分飘带为“陈省身”拼音。

9号作品 设计者:
八年级 肖世奇、胡家睿、安汉卿、易天晨
设计理念:
1.徽章采用同心圆镂空高端设计,简而不凡。
2. 圆中铅笔为徽章中心图形,代表实践;颜色为深蓝,代表深邃、严谨。
3. 笔尖上沿的三颗明星代表着前辈们,他们在前方照亮我们前进的道路,指引着我们不断前进。
4. 翅膀代表学生们能翱翔天际,有无尽冲劲与向上的勇气。
5. 飘带装饰着精致的徽章,而使其变得更加精致。
苏格拉底学院

1号作品 设计者:
七年级 谭悦、彭千寻
设计理念:
紫色与鸢尾花颜色相同,所以我选了紫色作为主色调,鸢尾花的花语是向往自由,边框的银柳也有自由的用意,也是一种求知欲的体现。苏格拉底学院是国际方向升学的学院,在苏院的学生都是想探索世界的孩子们,山代表自己一直扎根的地方,而代表孩子们的校燕飞出大山也就代表走向世界。

2号作品 设计者:
七年级 纪雅涵
设计理念:
灵感来源自校服上的校燕,盾牌和中间的枫叶代表我未来想去的地方——加拿大格鲁伯剑桥高中。主要文字元素是”SOCRATES”和“English”, ”SOCRATES”是”苏格拉底“的意思,“English”是英文的意思,这两个词我认为是苏格拉底学院的主要元素,同时也能让人一目了然。
主色调是格鲁伯教育的代表色——墨绿色。

3号作品 设计者:
七年级 曾亦加
设计理念:
苏格拉底出生于希腊雅典,大体形状是一个盾牌,我运用了古希腊的元素。我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古希腊的服装融入到了徽章的设计中。
苏格拉底是一个哲学家,所以我也将一些含有哲学元素的事物融入了徽章中。
最下面一行文字是苏格拉底的英文名。

4号作品 设计者:
高一2101班 曹艺童 肖沁涵、易小倩、汪想
设计理念:
整体构造灵感来源于雅典帕特农神庙,它是希腊全盛时期建筑与雕刻的主要代表,被认为是古希腊多立克式建筑艺术的顶点。
猎豹在这里象征着奥林匹克精神,它的身体是用几何图形构造出来的,象征着西方的理性思维,希腊人所独有的智慧特征归结起来,就是虚心、好奇多思、渴求学习、富有常识。
这里用蓝色作为这个横幅的颜色,代表着冷静,而文字则是希腊传统的符文
整个主旨是苏格拉底主张的不受束缚的自由思想,也包含了希腊人所独有的:他们坚信,人活着,最主要的事就是完满的表现此时此地的人的个性。

5号作品 设计者:
八年级 洪夏至
设计理念:
设计风格比较简洁,主色调用蓝色,象征着思想要像大海一样具有深度。展开的翅膀,象征着展翅翱翔的学生们。

6号作品 设计者:
八辜班 王菲菲、杨子涵、詹育彬、苏骏潇
设计理念:
1.We have double”S”:Socrates
2.Representative animals:Snake
3. Colour:Purple+Grey+Silver
4. Purple ribbons
5.Ancient Greek shield (Socarates is from Greece)
6. The flag of Canada and China
7. Greek temple/church
8. Inexhaustible wood

7号作品 设计者:
八辜班 童朗熠
设计理念:
院徽主体图形为圆形,中间是红枫叶,是加拿大的象征,金色神龙环绕枫叶代表我们苏格拉底的学生将赴加拿大格鲁伯剑桥高中深造。金色代表丰收与辉煌,象征我在加拿大能够学有所成;神龙代表我们是龙的传人。四周绿色的常青藤蔓围绕着紫色的同心圆,紫色是由红色和蓝色组成的,红色代表中国,紫色代表西方,表示中西结合;藤蔓上长有红色的小枫叶,代表我们苏格拉底学院的学生们。我们学院一共15名学生,但是画了17片枫叶,代表以后还会有很多同学加入我们。
最后一条横幅贯穿整个院徽,上面标有紫色格鲁伯苏格拉底学院的英文字样,紫色同样代表中西结合;绿色取自我们校徽的颜色,又代表希望、成长和青春。
优秀作品
因为入围名额有限,有些学生的作品遗憾未能入围,但是他们的作品也同样精彩,有着新奇的创意和细腻的描绘,每一个付出时间和精力的作品都值得肯定,让我们把掌声也同样献给这些优秀的孩子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