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 !义务教育新课标发布,这所学校已践行十三年
4月21日,《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公布,从今年9月份开始实行,这无疑是教育界数十年来最重磅的消息之一,将决定今后10年教育发展的方向和蓝图。
新课标带给我们哪些启示? 究竟要培养什么样的孩子? 未来学校教育应该怎么做? 1. >>> 以核心素养为导向 <<< “让核心素养落地,引领教学实践及教学评价从核心素养视角来促进和观察学生的全面发展。”是本次课程标准修订的工作重点。 自古以来,好的教育都是人性的教育,好的学校是发展人格的学校,其他都服从于这个核心目标。 林校长带领的格鲁伯教育团队14年来立足中国人文文化,遵循和重视“幼儿养性”、“童蒙养正”、“少年养志”、“成年养德”的优秀人格养成教育规律,实施“自然第一”、“美育第二”、“体育第三”、“文学第四”、“知识第五”的全人素质教育,开设有五大类14门必修课程与40余个社团近240门课程,建立了班主任制、小班制、学习共同体等优良教育模式,为孩子们创造了人格养正、学行养成、童年体验、自主合作与研究性学习方法培养的优越环境。 ▲ 中学八维 孩子须培养起独立作息、自主生活、读书、书写、表达、写作、操作、思考、自主规划等优良习惯,养成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研究性学习的学习力。 格鲁伯实施学习共同体、主题式学习等高效的知识教学模式,注重“学”、“做”、“思”、“用”四结合,发展实践和操作的能力,发现与解决问题的创新思维能力,引导孩子们从日常课程的学习中逐步掌握自主、合作和研究性学习能力。 2. >>> 知识学习为人服务 <<< 新课标除了课程结构调整外,更重要的是,课程内容被赋予了新的内涵,课程内容要回到知识学习为人服务的初心。老师要关注学生对知识技能的主动学习和思考,关注学生在主动活动中所形成的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态度、品格、境界的综合效应,关注学生核心素养的养成。 ▲ 数学课堂 2022新课标变了什么? 1、语文比以前更重要了。 2、数学更注重数学核心能力和素养。 3、体育超越外语成为小、初阶段第三大主科。 4、外语课时少了,但难度增加了。 5、增加了:劳动和信息科技课程。 6、科学课和综合实践课学习时间提前了。 7、艺术课的内容更加丰富了。 格鲁伯开设有体育、艺术、古典文学、现代文学、数学、自然、英文、品德等八大类15种必修课程。全面覆盖国家与地方小学教学大纲标准的同时,在宽度和深度上均有重要拓展,引导孩子丰厚积累和发展终身学习能力。 ▲ 格鲁伯九年知识学习目标 ▲ 林待秋梧桐湖学校人才培养目标 ▲ 一年级孩子的作品 ▲ 三年级孩子的英文作品 ▲ 四年级孩子的数学作品 从2018年9月开始,格鲁伯开始实施以“实现学生自由学习”为目标的“十年教育优化行动”,将在“学习理念”、“学习内容”、“学习方法”、“教学研修”、“学习评估”五个方面,对十五年教育体制和格鲁伯书院教育体系进行双向优化,以达成更为优良的人文素养教育成效,更好超越标准化考试。 3. >>> 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 实施新课程方案和新课程标准,以后怎么考试,怎么评价? 以素养为导向,考试和作业是课程改革中不可忽视的关键领域。 格鲁伯的学习评估方式有很多: 自我规划与自我评估:自我规划能力是真正最重要的学习力,是培养学生自主性的基本形式。自我评估则是自我规划能力的基本检测手段,与学习责任、自省力、自律(领导力)、成长型思维直接相关。 公开展示:学生为了公开展示所付出的时间、精力和学习行为,所获得的知识广度和各方面的能力,胜过听100次课。所以,公开展示是一种内在价值的引导和外在的激励。 小组研究与小组报告:这是“真正的工作”,与团队精神的培养、沟通能力、运用多学科知识解决问题、聆听、操作、深度思考,息息相关。 个人作品:如果要培养学生的特质,没有比培养学生形成个人作品的热情最为有效的教育方法。一个热爱写作、绘画、动手的孩子,形成稳定的创造、练习和积累的学习行为,意味着他离一位真正的大师的成长之路并不遥远了。 当学生被引导发展出真实的学习行为时,他们的学习速度,学习效率和学习深度,都将飞速进步。 现代青少年,应该培养起五种基本能力:自我意识,待人接物的能力,学习能力,想象力,审美力。教育的目的是引导和支持孩子绽放最好的自己,格鲁伯在这条路上努力了13年,未来还将不忘初心,继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