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个格鲁伯家庭教育故事 | 心之所向,梦之所引,未来可期
当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
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
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我们也因被支持而更加勇敢,
被看见而更有力量。
其实这也是教育的本质。
——《100个格鲁伯家庭故事》

PART-01
一段课文引起的回想
“学校操场北边墙上满是爬山虎,我家也有爬山虎……”听着孩子大声朗读这篇《爬山虎的脚》,我突然出神了。回想起去年的这个时候,孩子在某一线城市颇有名气的公立小学就读,当时的状态真是“字无完字、句无完句、意无完意”。
因为在学期里经常被老师请去学校沟通,去年的寒假,我面对书桌前10厘米厚的语数英卷子,面对孩子懂的知识屈指可数还一副懵懂、无知且心不在焉的表情,我趋近于崩溃,最终动手打了他。
这一个让我忧心的新年,究竟是怎么过来的我已经忘了。但在那时的日记里,我这样写道:“我不是溺爱他的妈妈,我自认为是一个可以理解他的妈妈。我不要求他学习有多好!可他不能这么软弱、要学会承担责任啊!他不可以遇事只会哭,他不可以那么依赖我……”那时的我已经颓废不自信到了极点,我不知道该怎么教育孩子,怎样陪伴他。我在心里一直跟自己说“不能吼,不能打”,可我,还是那么做了……

经历了这个充满磨砺的寒假,孩子自信满满地开始认真学习,他相信妈妈说的“只要你努力学,就一定能跟得上!”可是我们都错了,这短短一个寒假的努力,距离赶上老师的要求、其他同学的节奏,还差得好远好远!
终于孩子在开学两周后撑不住了,开始用拳头使劲打自己的头。“住手,打自己干嘛?”我立刻制止这个行为,可一点用都没有。他边打自己边训斥:“怎么就学不会?怎么就这么笨?打死你这个猪脑袋!”嗵、嗵、嗵……我跑过去,用力地抱住他,把他的小手背到我身后。他再也绷不住了,歇斯底里地哭了起来。感受到他深深的自责、对自己的失望、对未来的无力,我想他已经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他,一个小小的人儿,却把我弄得几近抑郁!他在打着自己的头,说自己是傻子的时候,他是怎么想的?我听他撕心裂肺的哭声时,我想的是,他知道他为什么哭吗?哭得值得吗?他懂得要靠他自己站起来吗?”这些灵魂拷问,我通通回答不上来。
而那时我的内心也跟他一样充满了自责、失望、无力:我自责,为什么教不会他?我失望,为什么他没办法认真?我无力,我还能怎么帮他?我们紧紧地抱在一起,可我们的心都是凉的、冷的,似乎变成了冰坨,让我们的全身都在颤抖!
PART-02
天塌下来也不过如此
去年3月的第二天,我像往常一样去接孩子放学。一般我们回家会有10分钟的手机时间放松之后再写作业。可情绪脆弱的他只因手机反应慢就崩溃大哭,而那时的我也是像受惊的鸟儿一样,慌乱、不知所措。
安抚了他几句都没用,我只能在自己发火之前消失了。他就那样坐在地上歇斯底里地大哭大叫,直到我5分钟后给他抱抱,他才渐渐恢复。现在想想,孩子肯定当天经历了什么,我严格的时间管理是他情绪崩溃的导火索。
可想而知,当天我们过得并不愉快,作业也写得磕磕绊绊、磨磨唧唧。而在当天去上打鼓课的路上,让我意想不到的“生命重创”就突然发生了。
我想让他自己强大一点,少一点依赖妈妈,于是对他说:“妈妈不可能一直在你身边叮嘱你,将来很多事情要靠你自己面对,自己承担。”他听到后突然大哭,在我还没有缓过神来的时候,他声音颤抖地说:“妈妈,我们放弃吧?我觉得我不应该来到你的肚子里,我想回去......”
我当时手脚都没力了,只能把车靠边停下,回头紧紧地看着他,我好想知道宝贝经历了什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我问他:“你连妈妈也不要了吗?”他委屈地看着我说:“妈妈,你可以再生一个更好的,比我好的!”我们抱在一起哭得好大声,好大声……后来,情绪平缓一些了,我告诉他:“妈妈好爱好爱你,宝贝,爸爸也好爱你,我们没有别的宝贝,也不会要别的宝贝,只要你一个,你是我们眼中唯一珍视的宝贝!”他看着我的眼睛,似乎想探寻,看我说的是不是真的!我抱着他的手仍然在抖。

那天晚上我打电话给班主任以及我熟络的同学家长,很想知道他经历了什么。可回答都是“没什么”!
现在回想起来,孩子当时真的已经无助到了极点,他很害怕他的“妈妈爸爸”,这个在他心里最应该让他安心的两个人也不理他、不管他。那时候我突然发现,在学校里,真正关注他、爱护他、帮助他的人很少很少。还记得有一次,在放学回家的路上,一个同班的小女生兴冲冲地从后面追上我们,指着我儿子说:“***(我儿子的大名)今天又考了D。”我用余光瞟到孩子脸上僵住的笑容。他以为同学从后面追上来,是要跟他打招呼呢!他窘迫地低头望着地面,安静地走着,一句话也不说。我忍不住对小女孩说:“我们考D跟你有什么关系!”然后紧紧握着他的小手回家了。
想想在学校不知道他会受到多少这样的语言攻击,想想他无助地看着窗外,耳边只有老师表扬成绩好的孩子的声音。那时的他有多伤心!回家后,还有一个不能帮忙的暴躁妈妈,和远在外地的爸爸。任何一个人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真的会心生厌倦,无可留恋吧!
PART-03
我们的宝贝——小石头
小石头是我儿子的小名,他出生于8月底。由于体重达到8斤,通过剖腹产来到这个世界的。其实对于他的出生日期一直到现在我都还在自责,为什么不能再坚持晚两天生呢,那样会不会一切都不一样了呢?
当时我和老公一直很想要小宝宝,备孕了一年,才等来这个小家伙,所以像万千父母一样珍视我们的孩子。从孩子出生,我们就一直竭尽所能给予他好的、更好的。

但这个孩子一出生就有些与众不同。出生第二天,他一睡觉就哭。因为他起了严重的湿疹,整个后背都是,无法好好睡觉。在后面的日子里他不断地长湿疹、哭闹、不睡觉,两周半后,我选择母乳喂养,他的状态才有一些好转。
出生6个月后,我们做了过敏原测试才知道他是极度过敏体质,出生时吃的奶粉他不耐受。于是母乳喂养的我开始回避所有他过敏的东西,最后发现我只能吃蔬菜、猪肉、鸡鸭和米饭。生养了过敏娃,我才开始注意配料表,因为所有食品的配料表里都会明确标记它含什么,以及这条生产线还生产其他有可能致敏的食品等等。与此同时,我也开始看各种养育过敏娃的书籍。怎么治疗,什么时候能好,我都可以脱口而出。3岁前,我们几乎3个月跑一趟医院,养育他的辛苦让我对二胎望而却步。
两岁前他的湿疹引发的肌肤瘙痒困扰着我们,导致我们都无法睡整夜觉;两岁半之后因为过敏性鼻炎,他开始睡打呼噜的觉,还经常被憋醒;7岁之后过敏性鼻炎转移成了哮喘。过敏还没完全好,又增加了一个哮喘。哎,我也想跟你一起感叹一句:可怜的孩子!我们尝试了各种治疗方法,但过敏性鼻炎始终都不能彻底治愈,这也影响了他的大脑。睡觉时的缺氧,导致他注意力不好,白天听课的效率比较低。虽然我们也曾经去医院咨询过,但我当时对此真的好抵触,因为好害怕孩子从此就被贴上标签。
身为老师的我也见过很多注意力不集中的孩子,我都觉得那不是问题,随着长大通过正常的锻炼是可以调整的。但现在我觉得是我错了,其实越早干预越好,当初为什么那么固执呢?
我在《孩子的注意力90%可以靠营养改善》这本书看到,孩子的注意力缺失其实是一种疾病,就像感冒发烧一样。天下没有孩子是想故意不认真学习,故意不专注听课的。
PART-04
转变从这里开始
可是人生不就是由各种机缘的组成吗?这样一个孩子降临到我家是一种机缘,他那让我忧心的学业是一种机缘,甚至他的暴躁脾气也是一种让我看到“我自己”的机缘。借用佛家的一句话:“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我纠结过,为什么他不能朝着我指的方向走呢?我迷惑过,我教过那么多好孩子,我的经历应该不至于培养出这样的孩子啊!后来我发现我错了,我幼时就是对学习有畏惧有无措的,我的妈妈就是用暴躁、诅咒让我知道,我是学不好的!而此时的我,就是我妈妈的复制版,我对学习的不自信、害怕学不好的心态,让我变成一个“畏惧小孩”,可“小孩儿”怎么来指导小孩儿呢?
当我看透这一点时已是暑假的最后一个月了,我和老公协商,我不能“一个人”在战斗了!一线城市就算有千好万好,也没有我们一家人在一起共同教育我们的孩子好!我们毅然决然地选择“逃离北上广”。

格鲁伯学校大课间快乐的孩子们
9月我们就来到了武汉格鲁伯实验学校,我们的班主任是一位8岁孩子的母亲,这点让我很安心,我觉得有孩子的班主任会更懂孩子。面对班主任的热情欢迎和笑意盈盈,我相信这会是一个新的开始,一个美好的开始。
入学的第一天,老师为孩子单独建立了“家校共育”的微信群。这个“家校共育”的小群在后来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老师会把孩子每天好的、不好的表现都通过这个群告诉我们夫妇。经历了之前独自面对班主任的恐慌,经历了爸爸经常指责孩子的无奈,我感觉现在这个群尤为温暖。
在这个群里,爸爸不仅可以参与到教育孩子的体系里,也可以看到孩子的进步、努力和成就。日常的相处,也让爸爸看到了一个立体的、全方面的儿子。慢慢地,爸爸在孩子的教育中表现非常给力,他们一起定计划、互相监督执行,分享爸爸小时候的顽皮经历,一起探讨遇到问题了怎么想办法解决等等。我也乐在其中。
我理解的“家校共育”,就是:老师负责老师该负责的,如课堂学习、作业未完成、上课听讲等;家长负责家长该负责的,如日常的行为习惯、孩子的品德培养、生活健康方面的照顾等。我发现在这里,共育是可以落地的!
我们的班主任从不给我传播焦虑,反而不停地安慰我:“放轻松,孩子很好!”尽管在入学三天她就看出孩子有注意力差的问题了。她经常发一些适合我们教育孩子的书,以及如何培养孩子各种好习惯的公众号。而作用最大的是鼓励我们多夸孩子,多去发现他的优点、长处,哪怕一点细微的成长。我那颗提着的心渐渐放下了。

师爱是格校最重要的教育品质
我在日记里这样写:“我们俩都松弛了。这一个月以来,我们基本每天都能高质量地完成作业。看着他的朗读课文变得优美,计算不再困难,英语拼读也变好了,老母亲的心啊,甚是欣慰!入学一个月,他获得了当月成长进步奖,是班上成长最快的孩子,还获得了三封表扬信:收检及时、挪凳子和听写全对!(我边写着,嘴角还在上扬呢)虽然都是些小事的鼓励,但我现在终于看透,其实孩子啊,最希望得到的是老师和同学们的关注,当他被忽视时,他可能通过耍宝来博取关注;但当被看见的多了,他才开始真正的“表演”。这表演刚开始是紧张的、做作的,到后来他就习惯成自然了。他不再表演给谁看了,他逐渐变得沉着,学会将目光放在自己身上开始思考,最后进入学习状态......我看见他的眼神里开始有光了,他不再为如何才能考试不被打D而焦虑了。当他没有恐惧、没有焦虑、没有失落时,他的心回到了读书上,他才真正将知识吸收进去!”
现在孩子的进步随处可见:字变漂亮了,说话声音大了,甚至走路都感觉挺直腰板了。这些收获让我感动不已,而小石头看到妈妈因为他的进步感动地落泪时,他更愿意努力了。他鼓励我说:“妈妈,你知道吗?我在天上选妈妈的时候,就觉得你会是天底下最好的妈妈,最温柔的妈妈!”
他说这些话的时候,我的心像针扎一样,我愧疚以前对他的冷言冷语,自责对他的吼叫打骂,还有种种不尊重这个小生命的行为。现在他原谅我了,我也愿意表达我的感受,我想借这篇文章对他说“宝贝,谢谢你选择我做你的妈妈,你真是上天给我的最好的礼物,爸爸妈妈永远爱你!”

每个孩子在学校都会被“看见”、被肯定
进入格校第一学期的期末成绩至今让他记忆犹新,期末评估成绩不是仅凭考试试卷的分数,还有平时成绩的考核。孩子的小学生涯第一次得到了A,A-, B+,这是他做梦都想得到的。他拿着本学期的“成长之星”奖状,骄傲地让我给他和奖状合影,看着他灿烂如花的笑颜,我也深感欣慰。天下没有不好的孩子,感谢格鲁伯的循循善诱和因材施教,让孩子也可以成为优秀的小学生!
如果你问真的有这么神奇的学校吗?我想说它的神奇之处还有很多很多。它没有空旷的操场,取而代之的是小溪与池塘;它没有大气的校舍,取而代之的是干净整洁的小教室;它还有很多我觉得不可思议的设置,比如允许家长进校园接孩子。在公立小学,可能孩子上学6年,父母也不能漫步在校园的一角,悠闲地看着孩子玩秋千和攀爬器械。当父母看见各科老师时,也不可能“抓住不放”地聊孩子一天的成长。而在这里,一切都是可以的,这一切也让父母安心。父母安心了,孩子也轻松了。




孩子们都深深喜爱着这所校园
在格鲁伯,我的成长也是突飞猛进的!这所学校像有某种特别的魅力,吸引来的都是有能量、有故事、有感染力的家长们。我们抱团取暖,共同学习。虽然来学校时间不长,我参加的格校家长读书会已有40余场,其中林校长编著的《曾国藩家训玉鉴》是我奉为育儿宝典的书,从不知曾国藩如何做人做事,到现在以他总结的“幼年养性、童蒙养正、少年养志”为指导,精心地养育孩子、看见孩子、发现孩子。在这个过程中,我对自己人生的感悟成为我受益终身的工具,我也想通过学习让自己成为一个有能量、能帮助别人的人。

格鲁伯家长读书会
现在孩子是格鲁伯跆拳道社团的成员,摔跤也是一把好手,学习也渐入佳境,一切都在朝好的方向发展。宝贝,未来可期,你一定会有一个光明的前途,爸爸妈妈一直相信!
——格鲁伯实验学校小学部家长